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症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鼠类是宿主动物,其中以黑线姬鼠、大林鼠、褐家鼠为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家猫、黄鼬、野兔等。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通过宿主动物的唾液、尿、粪排出,经多种途径进入人体:被病毒污染的尘埃经呼吸道吸入。被污染的食物、水经消化道进入。直接或间接接触鼠类或鼠类的排泄物,经皮肤侵入。对本病普遍易感,病后有稳定的免疫力,很少有再次感染者。本病全年可散发,但有明显的季节性,多数地区于10至12月为流行大高峰,5至7月为流行小高峰。
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其主要症状为起病急、发热、肌肉酸痛、头痛、咳嗽、胸痛、呕吐、腹痛、腹泻,皮下和结膜有出血点及其他部位出血表现,在躯干和肩部出现紫红色的斑丘疹,少尿、无尿,谵妄、昏迷等。出血热的潜伏期是4至60天,平均2至3周,得了出血热后,病人的表现非常复杂,而且变化无常。典型病例具有发热、出血与肾脏损害三大主要特征以及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个阶段。
出血热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出血热是由以下原因引起:
(一)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鼠。
(二)传播途径: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三)人群易感性: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二次感染发病罕见。
怎样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为灭鼠,清理整顿环境卫生,消灭动物传染源和媒介昆虫。在个人防护方面,一是要保存好食品,使其免受鼠的传染,可以被鼠类污染的食物不要食用。二是不可直接接触各种鼠类、鼠窝及鼠粮,特别是皮肤有破损时,防止病毒经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体内。三是在流行季节尽量减少野外活动、不坐卧草地、稻草堆等。四是必须接触鼠类时,一定要戴橡皮手套,实验室工作人员更应注意。目前已研制成功流行性出血热基因工程疫苗,对出血热病毒感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